7日夜間,小米汽車回應近期爭議並致歉。
據中新經緯梳理,此次爭議主要圍繞小米汽車於4月30日推送了1.7.0版本的OTA更新。針對售價52.99萬元的SU7 Ultra,小米汽車推出了“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更新內容顯示,SU7 Ultra的1548馬力(宣稱的最大馬力)被限制在900馬力左右,只有在指定賽道上達到官方設定的圈速成績後才能解鎖全部動力。此次更新還新增了直线競速等待功能,要求車輛在P檔狀態下等待60秒才能开啓“彈射起步”,對使用該功能提出了場景限制。
另外,小米SU7 Ultra的配置還可以選擇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據小米官方此前介紹,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有三大作用,除了“帥氣”和“減重1.3kg”,還採用了與SU7 Ultra原型車相同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通過2個貫穿風道來實現前部空氣的高效導流。
對此,小米汽車共就5個問題進行了回答:
1、小米SU7 Ultra“排位模式”功能到底有沒有解鎖條件?
小米汽車稱,之前推送的更新版本中“排位模式”功能添加了解鎖條件,給部分用戶帶來了困擾,對此深表歉意。收到大家反饋後,已暫停了這次推送。已升級的少量用戶,我們將會在下個版本更新中解決。我們已开始推進新版本的开發和測試,預計用時4-8周,具體時間以小米官方通知爲准。
設計的初衷是爲了更好的保障駕駛安全,但沒有充分徵詢大家意見,也沒有做好相關功能的溝通說明,工作確實存在不妥的地方。此次事件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任何涉及用戶體驗的重大更新,都必須建立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未來我們將建立更完善的用戶意見收集機制,充分聽取用戶意見。感謝您的理解和寬容。
2、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到底有啥用?如果不喜歡,可以改配嗎?
小米汽車稱,在最早的量產計劃中,SU7 Ultra 量產版已具備足夠的綜合性能去衝擊國內專業賽道和紐北,沒有計劃做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
在2024年10月29日SU7 Ultra原型車紐北成績發布後,原型車的實力和外造型獲得巨大反響。經充分調研和評估工程可行性後,決定響應用戶需求,復刻原型車同造型挖孔前艙蓋設計,給用戶更多造型選擇。
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還提供了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我們對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深表歉意,將採取以下措施:
·對於未交付的訂單,將提供限時改配服務,可以改回鋁制前艙蓋;
·對於已提車和在本次限時改配結束前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鎖單用戶,我們將贈送2萬積分以表誠意。具體信息請關注小米汽車APP後續官方信息。
此外,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碳纖維整體使用面積達到1.73㎡,給整車帶來了1.3kg的減重。同時,我們最近在各個賽道刷圈都是用的 SU7 Ultra 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版本。
3、SU7 Ultra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改配服務和積分發放的具體政策是什么?
小米汽車稱,對於SU7 Ultra非現車鎖單未交付且在开票流程前用戶,如果大家希望從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改回鋁制前艙蓋,改配時間窗口爲5月9日10:00开始至5月10日23:59:59截止。
選配了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全部用戶(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鎖單用戶),在提車後將贈送2萬積分。已經提車的用戶,我們將盡快安排發放。積分將發放至下單的小米账戶。
更多細則可以關注小米汽車APP後續的官方信息或咨詢您的Ultra Master。特別提醒一下,本次改配不影響當前SU7 Ultra訂單的權益;但改配成功後,車輛將以改配成功時間爲起點重新安排生產計劃和計算預計交付時間,不可退回改配前的配置及交付順序。
4、電商平台可以买到碳纖維雙風道的改裝件,和原廠的有什么區別?
小米汽車介紹,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採用了行業領先的熱壓罐工藝制作,和很多超跑車型工藝相同。不僅需要6小時高標准工藝的人工鋪貼,還需要6小時的熱壓罐保壓成型。目前原廠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一套模具一天僅可生產一個合格產品,外觀質量、工藝和原材料成本都遠超第三方仿制改裝件。
原廠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基於小米質量要求,充分驗證了NVH、耐久、結構強度等設計指標,同時滿足了行人保護的安全需求。還提供和整車質保期一致的5年或100,000公裏原廠質保服務。
5、在上賽、浙賽等刷圈的SU7 Ultra,用的是同樣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嗎?
小米汽車表示,是的。配備原廠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小米SU7 Ultra,基於車輛自身強大的綜合性能,在賽道極限駕駛場景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現,並刷新了多項國內專業賽道圈速紀錄:
·浙江國際賽車場,圈速 1'32"616,是浙賽最速四門量產車;
·上海國際賽車場,圈速 2'09"944,是上賽最速量產車;
·在成都天府國際賽道、株洲國際賽車場、珠海國際賽車場上,均刷新了最速四門量產車的紀錄。
標題:小米汽車深夜致歉:暫停“排位模式”版本推送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99987.html